1415103-33米久杰
大学里,时间渐多,常常喜欢回忆高中。高中是一段难忘的时光,随便一件小事,如今拿来咀嚼,更是别有一番风味。
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,已经是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了,黑板上的倒计时由三位数变成了两位数,春困在高考临近的紧张、教室压抑的氛围下,消失得无影无踪,看得见的只有埋头苦读、奋笔疾书的一个个“祖国的未来”。下课铃声如期而至,真如班上同学作的一首小诗: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,万物复苏。一周七天,唯有星期六的晚上没有晚自习,星期天的早上没有早自习,所以,这短暂的一个晚上就成了大家放纵的唯一时光。
大家纷纷脱掉套在身上、早已不知多久没洗过的、万能的校服。三五好友相邀,或一同爬山,于熊首(学校背后一山,比会龙山稍高且广)之巅,仰天长啸;或防洪堤上,于沅水河畔,望大江东去;或四处漫步;于刘晓公园(为纪念本地的无产阶级战士刘晓所建),感思历史前事。我也和几个同学相约一起去网吧,不可否认,适当地玩游戏也是一个极好的放松心情的方法,在游戏里,总能让我们全神贯注,暂时忘却烦恼和忧虑,释放压力。匆匆忙忙地往校门口赶去,三步作两步,只为了能抢到公交座位。当然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幻想,每次到的时候车子已经“满载而去”,此时便只能继续等待下一辆公交车,不过也只能是站票。这天到的时候,虽然没座位了,但还能站,便欣然地上了车。作为一个小山城,行驶自然不会平缓,上下坡是经常有的,这就极其考验站票的人的平衡力了。又是一站到了,下车的人没有,上车的却又三四个,陆陆续续地挤进来,最后,一个穿着深色外衣的老奶奶,一手拿着老年卡,一首拉着门把手,慢慢地爬了上来,似乎是看里面已经挤满了,便抓着扶手,站在了司机驾驶的后面一点儿。这时,听见旁边座位上的人对他邻座的朋友说:
“看见那个人了吗?快给她让座呀!”
“要我让,你怎么不让?”
“我又没穿一中的校服,你穿着校服,出来是代表着一中的形象的,你让了座,别人好歹还知道你是我们学校的呀。”
.........
不知道他们的后续对话是怎样的,也不知道最后有没有让座,我只知道我已经到站了,我应该下车了。
当时并没有深思,因为当时心中只有高考,学的只有课程。现在回想起来,只觉不知滋味。做好事应穿着校服,学习雷锋应放在雷锋月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是应该在课本上,视频上,嘴上?我们学得很多,懂得很多,但我们做得太少,做得太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