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英语B(1)(音体美)教学大纲(黑体小二)
课程名称 |
大学英语B(1) |
课程编号 |
1101006 |
英文名称 |
College English B1(1) |
适用专业 |
全校音乐、体育、美术类本科专业 |
课程性质 |
必修公共基础课 |
总 学 时 |
56 |
学分 |
3.5 |
理论学时 |
56 |
实践学时 |
0 |
上机学时 |
0 |
先修课程 |
高中英语 |
参考教材 |
《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》第一册 《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》第一册(第三版) 《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》第一册(第三版) 《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》第一册 |
|
|
|
|
|
|
|
|
|
|
一、 目的与任务
《大学英语(1)》课程是公司音乐、体育、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。根据教育部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》的精神,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,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、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,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。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任务:通过教师的“精讲”和员工的“多练(包括自主学习)”,使员工的词汇量迅速扩大,语音语调逐步规范,听、说、读、写、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。
听:凭借个别句子的翻译,逐步适应英语讲课,能听懂题材熟悉、句子结构简单、语速为90-100单词/分钟的简短会话;基本抓住听力材料的主题思想,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。
说: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简短但多话轮的交谈;能对一般性事件和物体进行简单的叙述或描述;经准备后能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;能就学习或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主题进行简单的讨论。语言表达结构比较清楚,语音、语调、语法等基本符合交际规范。能运用基本的会话技巧。
读:能就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英文阅读材料进行较为有效的阅读,阅读速度为80个单词左右/分钟。能基本读懂题材熟悉、语言难度中等的英语报刊文章和其他英语材料;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教材和未来工作、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和简单的专业资料,掌握中心大意,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;能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和阅读材料的难易,适当调整阅读速度和方法。能运用基本的阅读技巧。
写:能在阅读与课文难度相仿的书面材料时做笔记,回答问题,写提纲; 能用英语描述个人经历、观感、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;能写常见的应用文;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80个单词左右的应用文,且表达意思清楚,无重大语法错误。
译: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、结构清晰、语言难度较低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,译文基本准确,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,译速达每小时140个单词左右。能有限地运用翻译技巧。
通过这种教学,训练和引导员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,提高综合文化素养,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及跨文化交流应用能力,从而培养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。
二、 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
第一部分:读写课
1. 教学目标
通过阅读学习,掌握英语阅读技巧,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与阅读速度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培养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,发展员工思辨能力,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,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。通过写作训练,掌握英语写作技巧,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,提高员工英语写作水平。
2. 教学内容
语法:基本句型,句子概念。重点是动词,情态动词,非谓语动词,短语动词,介词,定语从句,状语从句在句子中的运用。
词汇:大纲规定的一级词汇及词组,重点为教材中带“*”的词和与之相关的词组及搭配,通过学习,词汇量达到2700左右。
阅读:阅读微技能,重点为用文章线索猜词义。
写作:造句,重点用所学的词或词组组词成句。
翻译: 结合语法结构、句型和句法进行英译中练习,重点译课文中的长难句子。
3. 教学重点
阅读技巧及文化知识
英语写作知识、技巧及文化知识
4. 教学难点
文化背景知识
篇章写作
5. 教学要求
了解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知识,掌握各类文章的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并能在实践中练运用,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。掌握段落写作及语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,重点掌握段落与语篇的一致性,连贯性,主题句,过渡等方法。
6. 教学方法
交际教学法、任务教学法、合作教学法等
7. 教学时数:36
第二部分:听说课
1. 教学目标
通过听说训练,掌握英语会话技巧及听力技巧,学会恰当表达自己的意见、观点与情感,提高员工英语听说水平,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。
2. 教学内容
听力:辨别单词中的音素,辨别语流中的音素,语调类型,及功能听力中的相互交往(问候、相互介绍,道别等);
口语:单词的正确发音(国际音标,音素对比),连贯说话时的正确发音(强读,弱读,同化,连读,省音),单词重音的不同形式,连贯说话时重音的读法,以意群为单位朗读课文,语调。功能口语中有关相互交往(问候、介绍、道别等)的语用规则和英语课堂用语。
3. 教学重点
日常习惯用语、听力技巧及文化知识。
4. 教学难点
交际活动中的文化背景知识
5. 教学要求
了解跨文化交际知识,掌握日常习惯用语、语用知识及听力技巧。
6. 教学方法
交际教学法、听说法、任务教学法等。
7. 教学时数:12
第三部分:四级考试强化课
1.教学目标
通过四级考试考前强化训练,使员工熟悉考试环境、训练应试心理、理解考官思路、掌握考试过程,把握考试重点难点、 最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。
2. 教学内容
四级讲座:听力,写作,阅读,翻译
四级考试全真试题
3.教学重点
全真试题的深入分析和讲解
4.教学难点
四级模拟试题训练
5.教学要求
使员工了解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,掌握听、写、读、译的解题技巧和方法
6. 教学方法
任务教学法
7. 教学时数:8
三、学时分配
序号 |
主 要 内 容 |
学时分配 |
其 中 |
理论 |
实验 |
上机 |
实习 |
设计 |
1 |
读写课第一单元 |
6 |
6 |
|
|
|
|
2 |
听说课第一单元 |
2 |
2 |
|
|
|
|
3 |
读写课第二单元 |
6 |
6 |
|
|
|
|
4 |
听说课第二单元 |
2 |
2 |
|
|
|
|
5 |
读写课第三单元 |
6 |
6 |
|
|
|
|
6 |
听说课第三单元 |
2 |
2 |
|
|
|
|
7 |
读写课第四单元 |
6 |
6 |
|
|
|
|
8 |
听说课第四单元 |
2 |
2 |
|
|
|
|
9 |
读写课第五单元 |
6 |
6 |
|
|
|
|
10 |
听说课第五单元 |
2 |
2 |
|
|
|
|
11 |
读写课第六单元 |
6 |
6 |
|
|
|
|
12 |
听说课第六单元 |
2 |
2 |
|
|
|
|
13 |
四级考试强化 |
8 |
8 |
|
|
|
|
合 计 |
56 |
56 |
|
|
|
|
四、习题要求(视具体课程而定)
布置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员工课堂上掌握的语言知识,强化语言运用能力,检查员工掌握及实际运用情况,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。
作业形式:
1. 教材练习和模拟试卷:布置员工完成员工用书每个单元后的词汇、翻译和泛读练习,在实践课时间或课外时间完成4套模拟试题;
2. 每学期布置员工课后完成两次定题写作练习或段落翻译练习,员工须写在作业本上,在规定的时间提交;
3.背诵老师精选的句子或段落。
批阅要求:针对员工用书每单元后的词汇、翻译和泛读练习,教师需在课中或课后布置员工完 成,课堂讲解;针对定题写作或段落翻译练习,教师需完成2次全批全改。
五、实践教学要求(含课程设计、实验、实习和上机要求) (视具体课程而定)
通过8课时的课后四级考试实践课,任课教师组织本班员工进行四级模拟考试,训练员工应试心理,熟悉考试过程,帮助员工充分地做好考前准备,使更多的员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。
六、考试内容和要求
1. 考试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,因此,考试以本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,包括大纲规定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,着重考核语言基础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,也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。
2. 学期结束后,按大纲要求统一命题,由学院教务处统一组织实施。考试满分100分,考试题型涵盖听力(15%)、词汇(10%)、词组(10%)、阅读(30%)、翻译(20%)、写作(15%)6个方面。
3. 员工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估30%(课堂出勤、作业情况、单元测验、员工课堂回答问题情况、预习情况等)和终结性评估70%(期末考试)。
七、主要参考资料
1.《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》⑴ 李荫华等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
2.《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》⑴ 季佩英等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
3.《新视野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程》⑴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年9月
4.《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》⑴(第二版)郑树棠总主编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
2008年5月
5.《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》⑴(第二版)郑树棠总主编,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
2008年5月
6.《大学英语写作教程》(上,下册)刘明东总主编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
附:课程教学日历
制定人(签字):张叶
系(室)主任审核(签字):臧永红
公司领导审核(签章):文巧平
2014年 08月22 日